7首页 > 区分局 > 环保局 > 工作动态

湛江经开区探索前行,打造“无废城市”样板
来源:本网  作者:  发布日期:2025-09-08 09:15:19  访问:-
【打印】 【字体:

        近年来,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创建“无废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利用,构建起多层次、全覆盖的“无废细胞”工程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工业引领与海岛特色相结合的“无废”之路,为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高位推动,构建“无废”制度体系

        2024年,湛江经开区实现首批十个“无废细胞”单位全部落户,标志着“无废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管委会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系统谋划、细化任务,印发《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无废经开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打造“工业引领兼具海岛特色”的建设模式,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无废经开区”长效机制。

        绿色引领,夯实工业固体废物“三化”体系

        经开区依托石化、钢铁、造纸等支柱产业,聚焦粉煤灰、炉渣、冶炼废渣、造纸污泥等大宗工业固废,推动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最大限度减少填埋。湛江钢铁通过技术创新将含铁锌尘泥转化为高炉原料或氧化锌粉;固废加工中心将污泥回用于烧结工序,钢渣则被制成透水砖、路基材料等新型建材。宝钢化工湛江基地建立“碳-废”双循环系统,利用焦炉烟气二氧化碳养殖微藻,藻粉用作饲料,细胞液制成生物肥料,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创造经济价值。通过优化配煤方案,大幅降低焦油渣产生量,实现危险废物减量化。巴斯夫湛江基地将生产线返工料经检测后直接回用,减少废塑料产生;对不可机械回收的废塑料,采用化学循环技术裂解为再生单体,用于制造高性能产品,显著降低对原生原料的依赖。

        此外,经开区积极探索东海岛“无废工业岛”模式,推动园区、产业、企业间链接共生,实现原料互供、物料循环和资源共享,已完成东海岛石化产业园“无废园区”创建。

        多方联动,打好固废治理“组合拳”

        在医疗废物管理方面,经开区着力优化收集处置体系,推动设施智能化、覆盖全域化。针对硇洲岛医疗废物运输出岛难问题,创新建立“医疗废物不出岛”模式,在硇洲镇卫生院配置智能收集柜和处置设备,全岛30余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统一收集、就地处置,极大降低环境风险。该卫生院及吴伟生口腔诊所分别成功创建为“无废医院”和“无废诊所”。

        在农业领域,经开区健全秸秆还田收储体系,推广绿色低碳农业模式。在硇洲镇宋皇村设立农业秸秆快速回田综合利用技术示范点,通过粉碎机将香蕉叶等废弃物体积减少70%,添加腐熟菌剂和尿素调节碳氮比,缩短堆肥周期1-2个月。腐熟后的有机质还田可改善土壤板结,减少30%化肥使用,兼具生态与经济效益。

        全域推进,构建“无废细胞”建设大格局

        经开区围绕硇洲镇打造海岛型“无废小镇”,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提升农渔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积极探索文旅型“无废海岛”管理模式。赤马村成功创建为“无废乡村”,带动“无废”理念向乡村振兴各领域渗透。

        同时,经开区多维度倡导绿色生活消费方式,打造“无废文旅”模式,推进景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减少酒店民宿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示范项目建设。海滨宾馆、蓝月湾温泉景区、硇洲民宿群正积极建设“无废酒店”、“无废景区”和“无废民宿”,形成一批高质量“无废细胞”。

        湛江经开区通过高位推动、系统施策,“无废城市”建设理念已深入人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为工业城市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开区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