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区管委、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经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成效凸显,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为“十四五”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一、综合
2021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4.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6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58%,比上年末提高0.9个百分点。
经市统计局统一核算,2021年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693.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3亿元,增长0.4%,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0.1%;第二产业增加值498.08亿元,增长24.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2.0%;第三产业增加值175.83亿元,增长4.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9%。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9:71.8:25.3,第二产业比重提高7.9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2005元,增长15.7%。
全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1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税收收入13.63亿元,增长43.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38亿元,下降2.6%。其中,教育支出6.52亿元,增长6.5%;卫生健康支出1.51亿元,增长49.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5亿元,增长10.2%。民生类支出17.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1.7%。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0万亩,比上年下降2.6%;糖蔗种植面积0.02万亩,下降9.4%;花生种植面积1.22万亩,下降9.3%;蔬菜种植面积4.08万亩,下降0.1%。
全年粮食产量3.17万吨,比去年下降2.8%;糖蔗产量0.12万吨,下降9.3%;蔬菜产量3.42万吨,下降0.5%;园林水果总产量6.57万吨,下降0.1%。
全年肉类总产量0.73万吨,比上年下降0.1%。其中,猪肉产量0.44万吨,增长4.3%;牛肉产量0.01万吨,增长3.8%;羊肉产量0.01万吨,增长4.2%;禽肉产量0.25万吨,下降7.0%。全年全区水产品产量9.99万吨,下降4.2%。其中,海水产品9.82万吨,下降4.2%;淡水产品0.16万吨,下降0.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0%,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7.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52.9%,股份制企业增长12.1%。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8.9%,重工业增长36.5%。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69.9%,中型企业下降91.2%,小型企业增长11.7%,微型企业增长42.5%。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1%。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0.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2.5%。其中石油化工业增长54.3%,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16.9%,新材料制造业增长11.5%,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13.8%,先进装备制造业下降117.3%。
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3%,其中,纺织服装增长13.9%,食品饮料业增长18.9%,建筑材料增长0.4%,金属制品业下降18.8%,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下降62.6%。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7.4%,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1.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35.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49.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25.21亿元,比上年增长75.0%。亏损企业亏损总额5.03亿元,增长111.3%。亏损企业亏损面21.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106.85亿元,增长89.9%;股份制企业71.80亿元,增长15.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3.40亿元,增长470.6%。分行业看,制造业利润128.48亿元,增长8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27亿元,下降200.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78.36元,增加1.62元;营业收入利润率7.23%,提高0.32个百分点。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4.16亿元,比上年下降5.9%。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1.23亿元,下降3.5%。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业和零售业增加值20.54亿元,比上年增长7.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21亿元,增长13.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28亿元,增长11.6%;金融业增加值36.92亿元,增长0.2%;房地产业增加值25.12亿元,下降5.1%。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16.19亿元,增长0.1%。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利润总额0.48亿元,下降53.5%。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2.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5.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38.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6.6%,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27.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22.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项目投资226.47亿元,增长1.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3.73亿元,增长38.7%;商品房销售面积63.79万平方米,下降13.7%。商品房销售额87.61亿元,下降14.4%。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45亿元,比上年增长7.4%。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1.81亿元,增长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64亿元,增长10.6%。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92.82亿元,增长6.8%;餐饮收入14.63亿元,增长10.7%。
七、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额25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出口总额80.4亿元,增长17.1%;进口总额174.1亿元,增长45.9%。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6.21亿元,增长582.6%。
八、人民生活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85元,比上年增长8.4%。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79元,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84元,增长8.6%。
全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598元,增长8.2%。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638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202元,增长11.9%。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中小学学校招生数12506人,比上年增长11.4%;在校生53618人,增长5.8%;毕业生9387人,增长16.8%。
2021年中小学招生、在校生、毕业生人数及其增长速度
2021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77家。技术研发机构41家,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市级工程中心13家,市级企业技术开发机构6家。
公报注释:
1、本公报中2021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总收入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起点由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5、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标准为: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6、规模以上服务业范围是:(1)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计算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2)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3)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业行业大类。
7、先进制造业包括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先进轻纺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8、高技术制造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9、2016-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18年四经普之前未调整的数据。
资料来源:
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