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社保减免就业新冠疫苗医保

7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信息

国务院正式批准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来源:李文超  作者:  发布日期:2018-03-15 18:47:01  
【打印】 【字体:

国务院正式批准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八年高新梦  开启新征程

 

    “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月28日,一条喜讯刷爆了湛江人的微信朋友圈,成为头号热门话题,给年味还未散尽的湛江送来了一个开门红。而亲历八年创建艰辛历程的高新区人则激动得百感交集。

    这是继湛江被国务院定位为北部湾中心城市、被广东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后,又一重大利好消息!湛江高新区入列“国家队”, 必将推动湛江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区人清晰地看到,这既是新机遇、新使命,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国务院的批复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今后高新区努力的方向和要求。市委书记郑人豪批示强调“要研究如何贯彻落实和推动”,对高新区寄予厚望。

    开发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高地,为湛江加快建设北部湾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广东经济新的增长极做出新的贡献。

 

    ■新时代 新机遇 新使命

    进入新时代,国家、省赋予湛江更多的发展新机遇、新使命,这也是湛江高新区的新机遇、新使命,为其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当前,湛江高新区发展尽得天时地利人和,正是对标一流、赶超跨越的绝好时机。

    从国家层面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的重要批示,给广东也是给湛江提出了发展目标,指明了发展路径。2017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把湛江定位为北部湾中心城市,明确支持湛江建设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生态型海湾城市。湛江还被列为国家“一带一路”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从省的层面来看,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明确支持湛江建设成为北部湾中心城市。2017年12月,省政府发布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首次提出湛江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湛江加快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打造粤西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极,而湛江高新区是湛江推动创新发展的主战场。

    从市的层面来看,市委第十一届三次全会将“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计划”列为“五大产业计划”之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人豪在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提出,加快高新区建设步伐,确保湛江高    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打造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市委副书记、市长姜建军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效益型发展的第一动力,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从高新区自身来看,以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为代表的一批重大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或加快建设,工业化进程全面加快,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累计26家,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去年以来,一大批国内外大型企业青睐高新区、纷至沓来。

 

    ■八年梦 历波折 终成真

     八年来,敢为人先的湛江高新区人,始终坚守国家级“高新梦”初心不变,坚持以“开荒牛”的精神攻坚克难,追梦不倦。

    从2010年10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到今年2月升级国家级高新区,湛江高新区凝聚中央和省领导的厚爱,倾注着国家科技部等部委、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以及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和科技部门的心血。湛江高新区人、企业职工和湛江人民更是为此不懈努力、挥洒汗水。

    2010年10月湛江高新区被批准为省级高新区后,于2011年5月启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工作。2012年12月,省政府将湛江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上报国家科技部。科技部认为湛江高新区基本具备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的条件,但需要调整与湛江开发区有所重叠的部分申报范围。为此,市委、市政府启动调区工作,将湛江东海岛经济试验区作为新的申报范围。

    2014年3月,省科技厅批准东海岛试验区纳入湛江高新区管理区。2015年6月,省科技厅发文同意湛江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范围调整为东海岛试验区。省政府、科技厅对此鼎力支持,给力湛江高新区迁址到东海岛经济试验区,并认定东海岛试验区为省级高新区,在符合迁址条件情况下重新组织材料上报科技部。 

    一切为了湛江的发展!在湛江高新区建设过程中,国家、省、市等各级领导和部门对湛江高新区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省、市领导多次到高新区现场指导,各部门不断地为创建工作排忧解难。湛江市、高新区主要领导多次到国家、省部委办汇报工作、争取指导,到国内先进高新区学习取经,推动高新区稳步发展,经济效益、辐射效应日益凸显,奠定了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基础。

    追梦的路从来都不是坦途。2017年11月,严格的申报工作进入关键时刻,高新区主要领导在向科技部汇报工作、争取指导支持时,获悉该区土地集约利用不达标,必须重新调整。申报工作再次陷入瓶颈,错过了这一次或许要再等三年,或许更长时间。

    如何调整使之更加规范、更加体现高标准、更加有利于高新区未来发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马与国家、省相关部门领导沟通研究解决方案,找差距、补短板,委派市分管领导与相关部门对接解决问题。关键时刻,省政府指示省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为湛江高新区“解难题、补短板”,促使原本按程序需要至少半年解决的难题,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

 

■八年路 推创新 夯根基

    “国家级高新区,不是空中楼阁、无水之源。要实现这个梦想,关键是实实在在地推动科技创新。”高新区分管领导表示,八年里,高新区“以升促建”,出台相关措施和政策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创新资源和项目资源向高新区聚集,逐步成为湛江创新驱动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瞄准高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八年来,湛江高新区以国家级高新区的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新区,坚持构建以蓝色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跃升。2017年,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累计26家,同比增长9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9.5亿,同比增长17%,高新技术产品190个,同比增长24%。

    ——培育高新企业,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高新区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制定了《湛江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出台了《开发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发展的意见》及《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实施方案》。定期举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鼓励传统企业通过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等加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东海岛海宝渔具原为生产渔网的传统企业,通过科技创新转型为海洋装备的专业网箱生产研发基地。

    ——推动万众创新,打造科技创新孵育体系。2017年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获批为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推进实施孵化器“倍增计划”,鼓励支持企业建设孵化平台。引进由民营资本投资的湛江市首个众创空间“创客观”,吸引了阿里巴巴LBS,超体等知名创业团队,集聚了湛江市电商协会以及一批创业明星企业入驻,建设“一桌一公司”的大学生苗圃。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创业团队纷纷入驻高新区孵化器。目前累计入孵企业33家,已毕业出孵企业6家。

    ——加强队伍建设,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湛江高新区贯彻落实《湛江市区人才公寓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湛江市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政策优惠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政策。出台高新区引进科技人才及鼓励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创新创业、安居保障、子女教育等实际困难。

    ——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研发机构建设。目前全区拥有省级工程中心9家,市级工程中心12家,市级技术开发机构13家,区内企业70%以上的设立了研发部门。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全区已有27家企业分别与12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高新区与中国海洋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四所高校签订了全面的产学研协议,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建立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湛江高新区工作站,打造海洋产业孵化中心的重要产业基地。建立了区内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一步一个脚印。湛江高新区人以真抓实干的作风,夯实湛江高新区晋升国家级高新区的基础,焕发出无限生机。

 

■新使命 新责任 新思路

    湛江高新区入列“国家队”,这既是新机遇、新使命,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国务院的批复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今后高新区努力的方向和要求。市委书记郑人豪批示强调“要研究如何贯彻落实和推动”,对高新区寄予厚望。

    3月9日,湛江高新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专题研讨会,专门讨论研究如何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文件精神和郑人豪书记批示精神,就高新区现状和未来、优势和劣势、机遇和责任、定位和管理模式、高新区和全市大局、当前工作重点和未来规划建设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进一步理清和优化高新区发展思路。

    会议认为,湛江高新区是全市人民的高新区,必须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国务院的批复文件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把高新区放到全国、全省和全市的发展大局中谋划未来,开创高新区跨越发展新局面。

    会议指出,推动高新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使命任重道远,必须做到“敢担当、重实干、讲效率、勇创新、任劳怨、守清廉”,以对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投入新一轮干事创业大潮中。

    要对标先进,严格按照国家级高新区的标准正确定位湛江高新区,坚持规划引领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新区;充分研究国家级高新区政策,探索面向全市的“一区多园”发展模式,让高新区成为全市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学习全国先进高新区成功经验,确定科学的管理模式,配备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班子队伍,实现现行的行政资源利用最大化;集聚全市科技创新资源,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优化创新服务体系和人才引进机制,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自主创新高地和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盘活高新区原有土地资源,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做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

    会议要求,要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形成高新区贯彻落实上级要求精神和推动今后工作的方案,向市委、市政府汇报。

 

 

(注:以下内容为报社记者采访)

■献良策 集智慧 推发展

    湛江高新区升级国家级高新区,对加快湛江高质量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抓住新机遇推动高新区建设及全市科技创新发展?日前,记者采访了市政府主管领导、市科技部门和专家学者。


    ●副市长欧先伟:

    国务院2月28日正式批复,湛江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这对湛江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这对我市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大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湛江高新区的升级恰逢其时,必将成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必将成为推动湛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阵地,也必将成为推动我市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接下来,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调动全市力量,结合我市实际,整合引进各类创新资源,推进完善高新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将高新区建设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为湛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

    创建国家高新区,有利于湛江放大海洋经济的特色优势,加快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的升级调整步伐,加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洋能化等新兴产业培育力度,以海洋经济为突破口,努力打破省域内部失衡发展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全市海洋科技资源的创新活力与产业化动力,进一步提升湛江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创新影响力和辐射力,率先在粤桂琼经济合作区建设成为创业孵化活跃、成果转化集聚的海洋产业创新高地。

    如何利用这次机遇实现更好发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区的品牌效应,以国家级高新区的政策红利引导产业资源、资金、人才集聚,引入和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地。不断完善和提升海洋特色产业链,构建以蓝色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深海资源勘探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业等海洋新兴产业,临海新材料产业、临海新能源产业等临海产业,临港物流、海洋服务外包、海洋会展业、海产品检验检测、海洋工业设计等现代海洋服务业,高端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等传统优势海洋产业。

    同时,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加快科技资源整合和集聚。加强核心载体和重要平台建设。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农业创新中心;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科技企业总部和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引导国家、省驻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创新主体与我市创新要素深度融合,支撑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链条,激活技术交易市场;盘活各类创新资源,发挥属地科技成果优势,让更多科技成果在本地转化产业化。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建成果转化基地。形成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化交易平台为载体、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支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格局。

    ●市科技局高新技术科相关负责人:

    “湛江高新区的发展谋划,要以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新起点,围绕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大力发掘得天独厚的区位与资源优势,全面强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内生动力强劲、绿色低碳和谐的科学发展路子,承担起培育海洋经济核心竞争力、引领粤西地区振兴发展的历史重任。”市科技局高新技术科相关负责人说。

    他指出,要打造以海洋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湛江深水良港与海洋资源优势,将国家战略与区域基础紧密结合,围绕重大项目布局,坚持外部引进与内生培育并重,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构建以海洋新兴产业为特色,以临港新材料、临港新能源等临港产业为基础支柱、以现代服务业为重要支撑的“2+1”产业集群发展构架,提升传统优势海洋产业,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努力打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蓝色经济强区”品牌。把高新区建成湛江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的核心区域之一。

    其次,要构筑为海洋经济服务的科技创新高地。依托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学院,湛江宝钢、冠豪纸业、双林制药等科研院所及骨干企业人才、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重点推进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组建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新材料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发展平台等“三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以“南方海谷”为核心的海洋产业孵化中心,加快高新区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园等平台建设,重点培育成长性好的海洋新兴产业领域的“明珠企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启动实施“高新区产学研合作五年行动计划”,积极引驻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等海洋领域院所,优先筹建“海洋产业省部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此外,要建设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园区。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打造设施体系完善、管理模式领先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园区内部与周边地区在能源、供水、环境等重大基础领域互供共享的良性循环。基本形成以产、城、港一体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三轮驱动”、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资源高效高质循环、生态绿色环保的绿色化循环化区域发展模式。加强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组织推广,不断强化微观层面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设计与实施引导。

    同时,要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科技新城。以“功能集中、产业集聚”为发展原则,有序推进高新区空间布局优化。坚持“岛区合一”发展模式,促进东海岛现代化工业体系与湛江西城区科教资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湖光片区土地丰富、配套齐全、交通便利、生态优美特别是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建设海洋产业孵化中心、教育城、大学科技园、创新小镇等创新平台,推动湖光创新创业圈的形成,打造中国面向东盟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成为湛江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到2020年,随着钢铁、石化、特种纸、海洋装备等大项目陆续投产,上下游产业链构建完成,一座产城紧密结合、宜居宜工的科技新城将屹立在中国的南海之滨。

     ●湛江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陈红文:

    “去年来,湛江陆续被国家、省定位为北部湾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今年高铁即将开通,如今湛江又添了唯一的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又增添了新的利好。多重利好叠加,对我市产业升级、结构优化有很大帮助。这也说明了国家、省委省政府对湛江寄予的厚望,对湛江发展的认可和支持。”湛江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陈红文表示,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对东海岛连片开发,提高产业档次,向更高端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会。有了这样的发展机遇,就要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好产业园区,做好产业发展定位,招商引资上要引进更好的企业,把好企业“入门关”,配套好基础设施建设等,更好地实施五大产业发展计划,推动湛江产业升级,把国家级高新区做大做强做旺。

    ●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孟兆娟博士:

    “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准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湛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高新技术产业是世界尖端技术的代表。高新区将成为湛江市科技成果创新、转化的重要基地,成为拉动湛江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也将促进湛江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孟兆娟博士、副教授分析说,从历史发展经验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是由“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风险投资、市场以及孵化器”这六大因素共同推动的。湛江要抓住这次发展机遇,就要从上述六个方面入手,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人才优势以及目前的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克服交通短板,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湛江市创新实力最强、高新技术产业最集中、创新创业环境最优的区域。

孟兆娟表示,具体来看,政府要从五大方面着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一要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作用。政府要加大对科研的经费投入,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二要完善风险投资领域的相关政策。三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企业。四要建立并完善官产学研创新体系。五要提升主导产业集聚度和国际竞争力。

    ●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陈臻:

    “湛江高新区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可以享受很多优惠政策,这对于我们在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方面有很大吸引力,这是我市发展大工业、筑巢引凤的一个大好机遇。”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陈臻副教授说,在发展规划上,应该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可以参考与我们湛江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相近的城市发展之路,比如青岛等城市,可以多方面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先进经验,助推湛江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同时,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提升高新区的发展质量,人才非常关键,高新区要必须面向全国甚至全球招才引智,更要采取更多措施吸引他们留下来,才能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