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社保减免就业新冠疫苗医保

7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信息

从孤立小岛到入选第一批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
来源:本站  作者:唐少连  发布日期:2019-07-08 15:43:16  
【打印】 【字体:

       在东海岛的西部,有一个形似公牛角的独立小岛,那就是西湾村。曾经,村民以形命名,牛牯湾。解放战争时期,名震粤桂边地区,让国民党先后9次派重军围剿和扫荡的“牛牯湾税站”,就在西湾村。

       经过多年的发展,昔日这个由雷州半岛渔民迁居而形成的偏远村庄,蓬勃发展,华丽蜕变,以得天独厚、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于今年成功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第一批)》,成为入选的26条村庄之一。

       旗帜鲜明 党支部核心引领促发展

       西湾村,独立岛屿,四面环海,东与东海岛龙舍村隔海相望,西临大航道,与雷州一水之隔,北是一望无际的红树林、南是一望无边的南海。西湾村沙头鼻是海上重要的交通要塞,长年来往船只川流不息。

       解放战争时期,为筹集革命活动经费,中共粤桂边区地委充分利用西湾村位置险要,易守难攻这一地理优势,于1947年7月正式成立“牛牯湾税站”,黄其通任站长。同月,吸收沈玉树、邓昌元、黄其龙、王居通为新党员,成立了“牛牯湾”党支部,站长黄其通任党支部书记。

       牛牯湾税站所收之税费,主要用于粤桂边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的经费开支,大力支持解放战争。国民党对此恨之入骨,先后9次对牛牯湾税站实行封锁式围剿和扫荡,西湾村三次遭灭顶之灾,被烧光、抢光。虽敌众我寡、武器装备优劣悬殊,但在中共粤桂边地委的领导下,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官兵全力守卫,百姓大力支持,无一人叛党,无一人出卖税站,牛牯湾税站依然屹立西湾。建站三年,共征收税银30万光洋,占湛江市郊税站80%的税额。

       1949年12月,湛江解放。1950年,解放海南岛战役打响。在党支部的引导下,西湾村人民全力支持,积极投身解放海南岛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西湾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积极投身生活、生产。始终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抓机遇,创先进,争优秀,促发展。2011年被中共湛江市委评为“2011年湛江市先进党支部”。

村庄日益发展,村党支部队伍也日渐壮大。西湾村党支部现有党员71名,其中60岁以下党员51人,高中及以上学历党员39人。

       西湾村四面环海,遇上强台风天气,海水倒灌,村庄被浸。为了村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强台风来临前夕,开发区都组织西湾村全村转移,做好防风工作。在防风工作中,每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们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协助区、街道办做好转移工作。村干部周红,党龄不长,但党性强。在转移村民工作中,面对个别上了年纪的村民与工作队捉迷藏,不肯转移,他在村前村后,逐一寻找,反复做思想工作,说利弊,谈优劣。不少老人被他的诚心感动,乐呵呵地跟上转移的队伍。

       连接东海岛、雷州与奋勇高新区的东雷高速公路,从西湾村穿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党员带头征地拆迁,支持工程建设。

       近几年,开发区注重加强村党支部的建设。区党委、区委组织部、街道办、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等多方合力,为村党支部建设把脉开方。针对西湾村党支部的情况,在区委组织部的领导下,强化“两委”班子建设,2018年年底补选了黄明科、余晓辉等2名能力强、肯为村民办事的党员干部加入村党支部,成为党总支委员,增强党支部工作力量。注重党员的学习,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党员带头学理论、学科技、学法律,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脱贫攻坚 因地制宜齐心奔小康

       西湾村原是附近海域的渔民在海上捕鱼临时上岸歇息生活的地方,因海产品丰富,岛上又有淡水,故于此定居的渔民越来越多,于清康熙三十年(1698年)形成村落。世居村民有冯、周、黄、李、王、邓、苏、陈、蔡、赵、吴、余等22个姓氏。全村共470多户,现27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1900多人)。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是西湾人民的衣食父母。改革开放前,出海捕鱼,是西湾村村民的主要谋生手段。1976年,国家建设横堤合门港,长达1000多米的拦海大堤把西湾村与龙舍村连接起来。西湾村不再是孤岛,村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祖国大江南北之时,也吹到了这个偏居一隅的岛屿。部分脑子活、信息灵通的村民,走起了海上运输、海水养殖的谋生路。部分村民洗脚上岸,暂离大海的怀抱,外出打工。村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村中的小洋楼,鳞次栉比。

在奔向富裕的道路上,个别村民因身体等原因,无法向海讨生活,外出打工也是水中花镜中月,日渐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掉队了。且西湾村能耕种的土地少之又少,人均耕地面积仅0.21亩。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94人,是省级贫困村。由佛山市体育局、佛山市旅游局、佛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对口帮扶。

       扶贫工作队紧紧围绕贫困户增收为重点,协调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和基础设施扶贫等精准帮扶措施,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

       产业扶贫,为贫困户提供“造血”功能,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所在。扶贫工作队经过充分的实地调研考察后,结合西湾村的特点,千方百计、因地制宜开拓产业。2016年,用佛山专项帮扶资金和省扶贫资金共计50万元,与牛牯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办海产品加工厂,主要加工金鲳鱼、东风螺、南美白虾等一系列海产品。2018年,以村出地、佛山扶贫专项资金出钱的模式,投入扶贫资金477600元,为西湾村修建了约25亩高位养殖池。不仅这两个产业获得的本金与分红,分给贫困户,增加收入,还为部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2017年、2018年先后投入36.45万元、36.495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开发区水务公司有了固定分红。

       扶贫工作队还注重加强贫困户的培训。掌握了一技之长的村民在企业找到了工作。不能外出工作的贫困户,获得了母牛、渔网等。贫困户日渐摆脱等、靠、要的思想,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自力更生,奋斗脱贫。截至目前,已脱贫19户69人,脱贫率为73%。

       为防止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扶贫工作队为西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00%购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另外购买了“扶贫保”(住院补充医疗保险),构筑防范因病返贫“防火墙”。

       资源丰富 成功入选第一批名录

       走进西湾村,恍然有进入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之感。只是陶潜笔下“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的桃花林,换成了富有海岛风情,树干通直、枝繁叶茂的木麻黄,还有那望不到边、独具特色的成片红树林。轻风吹过,沙沙作响。

       西湾村四面环海,树林是村庄的保护神。一直以来,村民防林护林意识强,村庄绿化覆盖率高。在航拍中看西湾村,村庄被层层绿植包围。树木是鸟的天堂,树多,鸟也多。在西湾村,随处可见自由飞翔的鸟儿,它们或在海上的红树林间觅食,或在房前屋后的林木上跳舞,丝毫不怕人,更有小鸟停息在树荫底下,听在树底下乘凉的村民聊天,人鸟和谐相处,亲密无间。尤其是秋冬季,到西湾村过冬的候鸟,成群结队。“每年村委会门前的这棵小叶榕的果子成熟时,每天大概有几百只鸟在这里吃果实呢,叽叽喳喳的,热闹得很,有时这些鸟吃饱了,还跳到我们办公桌上玩耍。”说起鸟,村干部周红满脸喜悦。

       西湾村人与海为伴,民居依树傍海,沿着海边的堤坝一字排开,村民推门见海,临海而居。“其他地方的人是到公园、商场里散步,我们都是到海里散步。”村民李爱笑着说。在海边的堤坝上乘凉闲聊,到海滩上散步,是西湾村最常见的场景,也是村民茶余饭后最喜欢的活动。

       西湾村有着得天独厚、丰富多样的海资源。蓝天碧波上,百帆汇集,渔舟唱晚,渔民成群结队,颇为壮观。一船船活蹦乱跳的海鲜被迅速分拣,肩挑车运,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各个市场。浅海滩涂多达26000多亩。海滩平、沙子软,撒开脚丫子奔跑,海滩上骑车,丝毫没有问题。滩涂里,虾鳝螺沙虫不少,碎石上覆满了肥美的蚝,红树林里,跳鱼螃蟹此起彼伏,好不热闹……退潮后,海滩热闹得像集市,赶小海的人络绎不绝。挖螺敲蚝、掘沙虫、翻螃蟹、捡小鱼……扛把小锄,拎个小桶,海滩涂上转一转,不多时,就能满载而归。

       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淳朴的民风,和谐的邻里,西湾村被评为“湛江市第一批宜居城镇宜居村庄”、“2011年湛江市生态示范村”。

       随着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大力推进,西湾村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新高潮。村道硬底化了,安装了3公里长的路灯,东雷高速公路从村庄穿过,村民出行更方便快捷了;成立了垃圾卫生队,建起了水塔,自来水管拉到家家户户,茅草房革命、厕所革命,彻底进行;新建了文化楼,文娱活动有了场所……西湾村的发展,日新月异。2019年,西湾村成功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第一批)》。

       “我们村红色资源丰富,生态优良,海产品得天独厚,民风淳朴,又是候鸟的天堂。成功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是对西湾村的肯定,发展红色旅游,及‘赶海’‘观鸟’等生态游,我们有优势。”谈及未来的发展,80后村干部余晓辉充满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