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
一、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1995年1月1日施行,为了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预算、决算的编制、审查、批准、监督,以及预算的执行和调整,依照本法规定执行。
二、案例
(一)预算管理职权
案例:
新华集团为了调动预算执行者的积极性,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设立了以下奖项:
①效益奖:更具分厂利润实际完成情况,将实际完成利润额与利润预算的差额按一定比例奖励员工。
②节约奖:根据部门费用的实际支出与工作完成情况,集团公司将一定比例激励费用发给部门;物资购买方面,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将比预算降低部分按一定比例激励购买人。
分析:
1.根据《预算法》第二十六条,该单位做法正确。
2.《预算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各单位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安排预算支出,并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3.我国预算对象分为总预算和部门单位预算,新华集团属于单位预算,新华集团在行使本单位的预算管理职权。通过预算和激励机制促使人们由被动地提高劳动效率到积极、主动地提高劳动效率,也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预算草案
案例:
某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草案以法律、法规和本级政府的指示和要求以及本级政府财政部门的部署;本部门、本单位的定员定额标准;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本部门、本单位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为依据。
分析:
1.根据《预算法》,该财政部门的做法是错误的。
2.《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编制年度预算草案的依据为(1)上级政府对编制本年度预算草案的指示和要求;(2)本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和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预算收支范围;(3)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中长期计划以及有关的财政经济政策;(5)法律、法规。
3.该财政部门编制预算草案的依据是各部门、各单位编制年度预算草案的依据,不适用于财政部门。
(三)预算执行之零余额账户
案例:
甲单位是某市水利局下属的事业单位,甲单位已经实行国库集中收付。2017年5月,市政府审计部门对甲单位2016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后了解到如下情况:2016年,甲单位按照批复的预算支付本单位的薪级工资、岗位工资和津贴补贴,但在2月至10月,甲单位超出预算规定的支出范围,使用零余额账户发放职工过节费,涉及金额30万。
分析:
1.甲单位使用零余额账户发放职工过节费的做法违反法律。
2.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可以办理转账、提取现金等结算业务,可以向本单位按账户管理规定保留的相应账户划拨工会经费、住房公积金及提租补贴,以及财政部门批准的特殊款项,不得违反规定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和上级单位、所属下级单位划拨资金。
(四)预算调整
案例:
甲市某财政重大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核心采购设备原材料价格迅速上涨,导致项目采购预算不足,该项目采购负责人刘某认为应当申请预算调整方可确保项目如期完成。该项目总负责人张某认为,项目预算调整是正常的活动,只要报请财政部门审批即可。
分析:
1.根据《预算法》第六十九条,项目总负责人的做法错误。
2.《预算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在预算执行中,各级政府对于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预算调整方案应当说明预算调整的理由、项目和数额。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预算的调整方案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
3.因此,项目预算调整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预算调整方案应当列明调整的原因、项目、数额、措施及有关说明,经本级政府审定后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五)预算监督
案例:
某市财政部门仅向上级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分析:
1.根据《预算法》第八十八条规定,该财政部门做法错误。
2.《预算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本级各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的编制、执行,并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3.因此,该市财政部门还需向本级政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再由地方各级政府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