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硇洲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硇洲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普法和守法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八五”普法规划,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积极推动各项普法工作落到实处,为硇洲镇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普法工作机制
(一)加强普法工作组织领导。坚持党委对法治宣传教育的领导,落实法治建设一把手责任制,将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任组长,镇人大主席任常务副组长,镇分管党委副书记任执行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普法工作的统筹谋划和实施,形成合力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从机制和人员上确保普法工作顺利开展。
(二)精心规划普法工作实施。出台《硇洲镇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硇洲镇年度普法工作计划》《硇洲镇“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等,明确普法工作目标和责任,细化、量化普法工作任务和要求,有计划、有重点稳步推进和实施普法工作。
(三)加强普法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由镇司法所所长、法律顾问、退休法官、驻村律师和“法律明白人”组建的专业普法队伍,多途径、多形式开展普法活动。同时,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人人都是普法员”意识,结合部门职能工作,加强对执法对象、管理对象、服务对象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
(四)推动普法责任落实。坚持把普法工作作为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纳入工作总体布局,把普法工作任务落实到各部门,做到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形成上下联动,全镇“一盘棋”的普法工作格局,确保普法责任落地见效。二、增强学法用法自觉,夯实普法基础
“八五”普法以来,全镇干部职工自觉增强学法用法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集中学习,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法纪意识和法治思维,提高了依法行政的能力。
(一)发挥领导班子带头作用。建立健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和领导干部集体学法制度,把宪法、党章、党内法规、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内容列为学习重点。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委会议、政府会议学习等形式,共开展集中学法30余次,做到学深悟透、知行合一,进一步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法律素养和决策水平。“八五”普法以来,涉及我镇的行政诉讼案件累计仅有3件,且胜诉率达100%。
(二)坚持干部学法常态化。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海岛大讲堂等形式组织干部集中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及与基层治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200余场次,参与人员达10000余人次,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法纪意识和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充分利用“学习强国”APP、“湛江市干部在线学习中心”、共产党员网等网络平台加强自主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了法律素养和法治业务水平。
(三)增强学法培训力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禁毒法》《人民调解法》《信访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安全生产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相关内容作为学法培训重点,不定期开展法治课程培训和举办法律讲座30余场次,切实增强了学法的实效性;同时,每年组织全镇在职在岗干部通过“广东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系统”进行学习培训和参加学法考试,做到了学习率100%、参考率100%、通过率100%。
(四)加强合法性审查工作。成立了镇法律顾问工作小组,对镇“三重一大”等相关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严格把关镇党委、镇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科学性。“八五”普法以来,镇法律顾问工作小组审核工程项目建设资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行政执法决定、涉访涉诉等各类文件500余份,出具书面法律意见400余份,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三、加大普法力度,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坚持普法工作与职能工作相结合、集中普法与日常普法、传统方式与创新方式相结合等原则,多途径、多角度进行普法。“八五”普法以来,共开展集中普法50余场次,累计悬挂宣传横幅标语600余条、发放宣传手册20000余份,参与人员达20000余人次,不断扩大法律宣传的覆盖率和知晓率,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一)突出主题,增强普法实效性。充分利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民法典宣传月、“安全生产月”“6.26”国际禁毒日、“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镇辖区人流密集的文化站、市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积极开展法治宣传主题活动。通过电子屏、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广播、视频、现场解答等方式,全面普及《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禁毒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安全生产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大力普及和宣传贯彻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切实提高海岛群众的法律意识。(二)主动送法,提供便民服务。一是送法进校园。以镇司法所为主体,每月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硇洲中学、硇洲中心小学、南港小学等学校举办普法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对《禁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悉和理解,加强学生对“防溺水”“防校园欺凌”的认知,切实提高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送法进乡村(社区)。不定期联合驻村律师、“法律明白人”深入各村(社区)开展重点法律宣传活动,通过与群众“唠”家常、谈“案情”等方式解答并普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婚姻家庭纠纷、土地纠纷、合同纠纷、邻里纠纷等各种法律知识;三是送法进企业。不定期到镇辖区企业、酒店、民宿及个体户开展《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深入浅出讲解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用火用电用气安全和诚信经营等方面的内容,对经营者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供法律帮助,引导他们依法依规经营,进一步提高了经营者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三)履职普法,提高普法针对性。镇直各部门在履行部门职能过程中,加强对执法对象、服务对象、管理对象的普法宣传。一是在执法办案过程,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执法人员对执法对象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相关内容,充分保障当事人享有“知情权、申辩权、救济权”,减少了行政争议,做到案结事了;二是在调解矛盾纠纷过程中,充分发挥“海岛乡情调解站”作用,调解员通过以案释法、以法析理,面对面开展普法宣传,让法律规定和依据来说敞亮话,有效化解双方当事人的矛盾纠纷。“八五”普法以来,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累计400余件,调解金额累计达200余万元;三是在行政审批过程中,积极开展“窗口普法”,聚焦群众的办事需求,向群众讲解与行政审批业务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让群众更加了解审批业务的办理依据、办事流程,增强了群众依法办事的意识。
(四)全面普法,教育帮扶特殊群体。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涉毒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教育和安置帮教。综合三类人员的犯罪性质、受教育程度、思想状况、个人要求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分类、分阶段对其进行教育。利用每月集中教育的契机,通过法治讲座、播放普法宣传片等形式向社区矫正人员开展法治教育;通过实地走访、解答咨询和就业培训帮扶等形式,积极帮助特殊群体增强就业技能,拓宽就业途径。
四、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举措
尽管我镇在普法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旧存在部分问题:一是普法形式有待创新;二是执法人员执法流程不够严谨;三是部分领导干部对法治知识学习不够深入。接下来,我镇将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契机,持续做好“谁执法谁普法”履职工作,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着力创新普法形式,提升普法成效,确保“八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在法治轨道上推动我镇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以法治力量护航硇洲高质量发展。